相关链接
Copyright © 揭阳市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469号
2025-01-03
在广东揭西这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土地上,散落着许多如明珠般璀璨的古村落。它们承载着岁月的记忆,宛如一幅幅古朴而典雅的画卷,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。穿梭于古村落的街巷间,那斑驳的墙壁、精美的木雕、蜿蜒的石板路,仿佛将人带回到旧时光,让人沉醉不已。如果你渴望一场逃离喧嚣、探寻古韵的旅行,揭西古村落绝对是不二之选。接下来,就为大家呈上这份精心准备的揭西古村落游玩攻略。
钱坑寨,宛如一位深藏在揭西南部山区的历史长者,悠悠诉说着往昔的风云变幻。这里全镇数万人口大多姓林,可为何叫 “钱坑寨” 呢?故事得追溯到南宋末年,宋大理寺评事大塘君之子南山公,为避战乱,从福建踏入这榕水潺潺、群山环抱的钱坑。彼时,钱氏一族在此兴旺,此地称 “钱家寨”。南山公聪慧过人,觅得一处藏风聚气的 “虎地”,巧借钱员外寿诞之机,获赠宝地,就此扎根繁衍。后来钱氏渐衰,钱员外临终嘱托保留 “钱” 字,南山公应允,“钱坑寨” 一名便流传至今。
踏入钱坑寨,那主寨的东西二门,宛如忠诚的卫士,静静矗立。沟渠寨墙蜿蜒环绕,碉楼望塔高耸入云,威风凛凛。遥想当年,此地四面环山,仅一狭窄通道与外界相连,固若金汤,百姓据险对抗官府,“日出钱坑寨、日落东里郑” 的俗语,更是彰显出其民性的强悍与不屈。
漫步寨中,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。大夫祖祠,又称林鸣鸾知府祠,庄严肃穆。林鸣鸾年少成名,科举入仕,为官清正,政绩斐然,深受百姓爱戴。祠内三厅两天井一拜堂的布局,尽显大气。中厅的重檐双拜亭式拜亭,石柱挺拔,斗拱精巧,眉梁通花图案细腻精美,拱梁木雕人物画屏栩栩如生,四角飞檐下的倒吊莲花,仿若仙子凌波,让人不禁沉醉于这精美的木雕艺术之中,对古人的匠心独运赞叹不已。天井两侧,两棵罗汉松傲然挺立,一棵在前天井左侧,一棵于后天井右侧,神韵清雅,苍劲挺拔,为庭院增添了几分古朴典雅的韵味,也承载着人们对长寿、吉祥的美好期许。
钱坑木雕更是声名远扬,在清朝中叶达到鼎盛。以埔龙尾村为核心,众多木雕艺人齐聚,他们大多是昔日木雕大师林应足的徒子徒孙,同根同源,技艺精湛。祠堂、民居中的木雕作品,无论是花鸟鱼虫,还是人物故事,皆刻画得细致入微、活灵活现,一刀一刻间尽显潮汕木雕的细腻与神韵,让人仿若穿越时空,领略到昔日钱坑的繁华昌盛。
棉湖古镇,恰似一颗镶嵌在揭西东部的璀璨明珠,悠悠千余载,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潮汕风情。自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 年)诞生,初名 “道江”,后因云湖两岸木棉盛放,改名 “棉湖”,从此开启了它作为潮汕名镇、粤东商埠的传奇旅程。“一庵埠,二棉湖” 的美誉,更是见证了往昔商贸的繁荣昌盛,这里曾是货物集散、舟楫穿梭的热闹之地,无数商人往来于此,铸就了古镇的辉煌。
踏入棉湖,兴道书院宛如一位儒雅的学者,静静伫立在时光之中。它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(1872 年),由清代虎门提督方耀奉命修筑,占地 1565.7 平方米,古朴而庄重。书院右侧红墙高耸,前后四进,厅堂错落有致,楼房典雅清幽。大门石匾上,“兴道书院” 四字苍劲有力,为同治状元刘桂年所题,背面 “砥行立名” 则是方耀手书,彰显着书院育人的宗旨。中厅供奉 “梓潼帝君”,梁柱匾额刻有 “论秀书升”,往昔每年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,书院便会举行盛大祭祀,杀猪宰羊、演戏酬神,学员们齐聚一堂,热闹非凡。书院后进的造凤楼,供奉魁星神像,楼上对联寄寓着对学子的美好期许。尤为值得铭记的是,1925 年 3 月,这里成为第一次东征棉湖战役指挥部,蒋介石、周恩来曾驻扎于此,指挥若定,打响了 “棉湖大捷” 的第一枪,为国民革命军东征胜利奠定基石。如今,修缮后的兴道书院已是揭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三乐堂内陈列的棉湖战役资料,仿佛将那段热血沸腾的历史重现眼前,让后人感受先辈们的壮志豪情。
紧邻兴道书院的郭氏大夫第,俗称 “郭氏大楼”,如同一座潮汕建筑的丰碑。它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(1733 年),耗时 14 年竣工,是清代棉湖富商郭来的私家豪宅。这座硬山顶建筑规模宏大,五落院堂、四条花巷,九十九间房规整排列,呈 “百鸟朝凰” 格局,有 “潮汕民居古建筑之最” 的美称,恰似潮汕版的 “乔家大院”。建筑墙壁以贝灰三合土加糯米浆、少许红糖夯筑而成,历经近三百年风雨依然坚固。楼内后院右侧古井藏有玄机,井中一间密室 ——“井中陋室”,为储存或避难的隐秘之所,这般巧思设计在潮汕古建筑中实属罕见。楼下带湖书斋更是开棉湖教育先河,两百多年来培育英才无数,清嘉庆年间设立的大楼锣鼓班,作为潮汕最早专业音乐团体,曾奏响多少动人乐章,余音仿佛仍在楼间回荡。
漫步古镇街巷,洪氏爱祖祠如同一颗精美的艺术明珠映入眼帘。这座民国壬戌年(1922 年)由南洋侨商斥资兴建的祠堂,建筑面积 879.77 平方米,硬山顶土木结构。虽规模不大,却满是精品。门楼凹形壁刻有曾习经抄录的诗四首,诗意悠悠,两侧西洋花式瓷砖对称装饰,别具风情。祠内金漆木雕、漆金桷画熠熠生辉,木雕多为深雕、通雕,花鸟鱼虫、人物故事栩栩如生,漆金桷画集中于厅前拜亭,桷条加垫金漆彩绘画木片,既加固又添美感,技艺精湛,令人赞叹不已,尽显潮汕传统建筑工艺的极致魅力。
从兴道书院到郭氏大夫第,再到洪氏爱祖祠,这一路仿若穿越历史长廊,与过往岁月深情对话。而当夜幕降临,解放路特色商业街则又是另一番热闹景象。骑楼式建筑林立,特色商铺灯火辉煌,美食香气四溢。来一碟乌膜豆仁,乌黑发亮、松脆可口,曾是往昔棉湖人惬意生活的点缀;尝一口棉湖瓜丁,洁白晶莹、酥甜无渣,甜意沁人心脾;还有那糯米饭,浇上甜酱油与香浓卤料,热气腾腾,慰藉着食客的味蕾。除了美食,这里还有精彩纷呈的 “非遗” 表演,潮剧唱腔婉转、英歌舞气势磅礴,让人沉浸于潮汕文化的深厚海洋,感受古镇古今交融的独特魅力。
新宫林村,仿若一颗隐匿在揭西县灰寨镇中心的明珠,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。村寨建设历史悠悠超两百年,承载着厚重的岁月记忆。其古民居始建于 1804 年,建筑风格恰似一场潮汕与江南的浪漫邂逅,将巍峨庄重的宫殿式格局、潮汕经典的 “四点金”“下山虎”、客家人围龙屋的传统智慧,与苏州园林的优雅神韵完美融合,宛如一位博采众长的艺术大师之作。
步入村寨,那 “一串七门楼”“三壁联珠”“乐善处” 等特色建筑,以及 “四马拖车”“九厅十八井” 的恢宏格局,令人目不暇接。古村落呈正方形坐北朝南,建筑形式多样,既有潮汕民居的规整大气,又融入江南园林的婉约灵动。创建者李重烈,这位在乾隆盛世抓住商机的精明商人,凭借糖业经营积累财富,从苏杭带回对江南建筑的钟情,融入自家宅第。他未入仕途,所建三座祠堂风格建筑取名 “乐善处”,寄寓乐善好施的期许,其后人也秉持家风,人才辈出。
穿梭其中,脚下是熟悉的青石板路,引领我们穿越时光。抬头间,一扇扇苏州园林风格的圆门跃入眼帘,恰似画框,框起一幅幅古韵景致。穿过圆门,宽敞的大阳埕映入眼帘,寨埕两侧,两座两层更楼静静矗立,四面开窗,上层谯室守望,下层马厩犹存往昔烟火,兼具报时、防御等功能,是村寨岁月的忠诚守护者。
再看那木雕门窗,精致细腻,花鸟鱼虫、人物故事皆栩栩如生,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家常与传奇;雕梁画栋的屋檐,更是尽显匠心,每一处彩绘、每一道雕刻,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,彰显着房子主人的高雅品味与深厚文化修养。古村落两头,书斋与 “先生房” 静静伫立,侧室里 “主人房”“丫鬟房” 等设置一应俱全,防盗门栓等机关诉说着当年的安全考量。建筑组群前池塘中央,一对与古村落同龄的水松 ——“松树墩”,扎根水中,盘根错节,在阳光映照下,树影斑驳,宛如岁月的诗篇。
新宫林村不仅是建筑艺术的宝库,更是红色历史的摇篮。20 世纪 30 年代,这里是党的地下区委所在地,中和小学见证诸多热血青年为革命奔走的身影。李日煌、李快等有志青年,在抗日救亡的烽火中,或组织 “青抗会”,或冲锋陷阵,为家国挥洒热血,他们的英勇事迹,为这片古老土地注入了坚韧的红色基因,让后人在品味古韵时,更添一份对先辈的敬仰。如今,村寨虽多处修缮,却依旧宁静祥和,微风拂面,诗意流淌,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岁月的温柔,吸引着游人探寻它的过往,沉醉于这潮汕与江南交织的独特风情。
旧住村,这名字乍一听,满是故事。原来,它的原住民来自福建,1488 年先迁至龙角池村,1490 年才落脚于此。彼时村子不叫旧住村,住着高姓人家。1588 年,年幼的刘敦笃因家庭变故,随母亲从揭阳霖磐下林乡辗转至龙角池村,两年后搬到这里,长大后娶了高氏女儿,住在舅家,村子便得名旧(舅)住村,刘敦笃也就成了刘氏始祖。如今,村里主要有刘氏和杨氏两大姓氏,刘氏繁衍 17 代,约 1500 多人,杨氏 1905 年从凤江镇凤湖村迁来,约 400 人。
旧住村位于塔头镇东南部,灰寨河悠悠流过村前,东接凤江镇赤料村,南邻金和镇山湖村、新堂村,西靠锦龙村,北连龙角池村。一进村,村口那棵高大茂密的榕树,宛如好客的主人,热情迎接八方来客。走进村子,粉刷一新的潮汕民居排列整齐,深灰色线条勾勒出房屋轮廓,在青山、绿树、田野的映衬下,格外亮眼。村内道路整洁,绿树成荫,三两孩童在广场上嬉笑玩耍,池塘相连,榕树相依,山环水绕的乡村美景尽收眼底。
这村子的布局十分工整,民居皆是典型的潮汕风格,正门装饰华丽,砖花、石刻画虽不算极度精美,却别有一番质朴韵味。村前的池塘设有喷泉,喷泉开启时,水花飞溅,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欢快的氛围之中。池塘前方是乡村大舞台,平日里是村民们的娱乐天地,此刻虽有人摆着地摊,售卖饮料、套圈等小玩意儿,却也不减其热闹。再往前,一只展翅的凤凰造型不锈钢雕塑格外引人注目,听闻旧住村在玄学上处于凤地,如此直白地展现风水寓意,倒也有趣。
这里的民居都有独特的名字,像名德书室、如德书室,乍看还以为是村里的画室或图书馆。其实,名字暗藏玄机,最前面的 “名” 或 “如” 字,取自父辈名字,“德” 字类似文言助词,“书室” 则寓意祖上是读书人,单从名字就能知晓一段家史,着实直白。门上不贴传统门联,而是直接写字,“加官进禄”“财源广进” 等字样,直白地袒露家族的理想愿望。有的人家还会在门后上方做石刻,上面的字清晰体现着辈份,真可谓 “想知村民家中事,细看门户便知晓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旧住村还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,它曾是地下联络点。村口特意修建的中华门,威风凛凛,门前那匹傲然挺立的马,象征着自强不息的旧住村民精神。往昔抗战岁月,这里是党组织在山区的坚强据点,众多党员群众齐心协力,为革命无私奉献。1939 年,中共党员刘先宁带动村民设立联络点,与各地地下党员紧密联系,1945 年,全村更是掀起革命热潮,百姓全力掩护支持地下活动,先辈们的英勇事迹,至今仍在村里传颂,激励着后人砥砺前行。如今的旧住村,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之地,更是乡村振兴的典范,吸引着游人前来探寻它的过往,感受那份独特的潮汕风情与红色底蕴。
嶂上村,仿若一处隐匿在揭西县良田乡西南部的世外桃源,静静散发着悠然闲适的气息。当地人称其为 “劳(加虫字旁)蚜帐”(客土语为蜘蛛),清乾隆年间编印的《揭阳县志》便已出现此名,足见其历史悠久。解放后改称嶂上村,这里远离城市喧嚣,仿若一幅古朴的水墨山水画,安然镶嵌于群山之间。
群山环绕,果木苍翠欲滴,推门而出,浩瀚林海尽收眼底,山间溪水清澈见底,潺潺流淌,似在吟唱着岁月的歌谣。村中老旧的砖瓦屋错落有致,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,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往昔的质朴与宁静。如今的嶂上村,旧屋宛如坚守岁月的卫士,虽历经沧桑,却依旧挺拔,屋子里的老家具、老木雕,在时光的磨砺下,愈发温润,散发着古朴的光泽。石阶路蜿蜒曲折,石磨静静伫立,原汁原味地漫溢着岁月的旋律与风韵,它们远离尘世繁华,未被外界喧嚣惊扰,独守着一份特殊的静谧。
户籍千人有余的嶂上村,现常住村民仅三十多人。许多旧屋因主人外迁而略显颓败荒凉,却也别有一番物是人非的韵味。然而,这片土地的生机从未消散,一些村民在外打拼有成后,回到老家建起楼房别墅,年轻人在外逐梦,年长者则在老家安享晚年。他们勤劳一生,不舍田园荒芜,总会种下时令蔬菜,只为儿女回城时,行囊满载着家乡的味道与父母的眷恋。
漫步村中,整洁干净的村道、修葺一新的民居令人心旷神怡,清澈见底的河流倒映着蓝天白云,清爽新鲜的空气沁人心脾。鸡鸣犬吠,炊烟袅袅,山顶郁郁葱葱,山腰果树飘香,山脚流水潺潺,山水相依,鸟语花香,人文厚重,生态宜居,目光所及之处,皆是如诗如画的山水画卷,绚烂而富有诗意。村里还建有一座戏台,闭上双眼,静静伫立台前,仿若锣鼓喧天、丝竹盈耳的热闹场景就在眼前,往昔的欢乐与温馨穿越时空,扑面而来。
嶂上村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,还承载着厚重的红色文化。离村不远之处,便是著名的 “茅坳战役” 遗址。解放战争时期,潮汕人民抗征队潮汕支队第一团曾在此展开一场激烈伏击战。1948 年 11 月初,喻英奇妄图以重兵袭击良田,潮汕支队司令员刘向东等当机立断,将计就计。11 月 15 日凌晨,敌军进入茅坳嶂阵地,我方指挥员一声令下,土炸炮、手榴弹、步枪、轻机枪火力全开,如狂风暴雨般向敌军倾泻,群山震撼,硝烟弥漫。战斗中,战士们英勇顽强,黄编、李快、黄坚等烈士壮烈牺牲,但战友们毫不退缩,誓死守住阵地。此役歼敌一百一十多名,俘敌五名,缴获枪支弹药一批,标志着潮汕战场形势转折,国民党由战略进攻转为重点防守,人民武装则转入战略进攻。如今,当地政府修通从嶂上村到茅坳嶂的简易公路,筹备建设茅坳战役纪念馆,旨在昭示历史、激励当代、教育后人。
在嶂上村,不妨放慢脚步,让生活回归本真。清晨,伴着鸟鸣与晨曦醒来,呼吸清新空气,感受自然的馈赠;午后,寻一处阴凉,捧一本书,在静谧中品味文字的魅力,或是漫步山间,听溪水潺潺、看云卷云舒;傍晚,与村民闲聊,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,在袅袅炊烟中,体悟乡村生活的质朴与醇厚。当夜幕降临,繁星点点,伴着虫鸣鸟叫入眠,仿若回到儿时无忧的时光。在这里,车可慢行,路能缓走,书宜静读,饭应细品,远离城市的快节奏,沉浸于山水间的慢生活,品味岁月的静好,感受乡村的诗意与厚重。
交通指南:如果选择自驾,从潮汕地区各大城市出发,沿着潮汕环线高速、揭普惠高速等均可便捷抵达揭西,路况良好,沿途还能欣赏到粤东的田园风光。如从揭阳出发,约 40 分钟车程;从汕头出发,1 个半小时左右也能到达。要是乘坐公共交通,可先到达揭西县城河婆镇,县城有多个客运站,揭西汽车总站车次较多,再转乘农村客运或公交车前往各个古村落。像前往棉湖古镇,乘坐揭西 1 路公交就能直达古镇中心;去钱坑寨可以在棉湖客运站搭乘前往钱坑的班车。
美食推荐:揭西美食独具风味,定能满足你的味蕾。棉湖古镇的糖狮,造型精美,口感酥脆香甜,是当地传统节日必备的糕点;还有粿汁,Q 弹软糯的粿皮搭配卤肉、卤蛋、虾仁等丰富馅料,淋上卤汁,一口下去超满足。钱坑寨的钱坑粿品也不容错过,种类多样,如韭菜粿、无米粿,外皮薄而有韧性,内馅鲜香。新宫林村周边农家菜更是原汁原味,土鸡汤香气四溢,鸡肉鲜嫩,用当地新鲜食材烹饪的时蔬,清甜爽口,让人回味无穷。
住宿建议:若想深度体验古村落风情,不妨选择在村里或周边住宿一晚。棉湖古镇有一些古朴的客栈,价格实惠,每晚 100 - 300 元不等,能让你伴着古镇的静谧入眠。钱坑寨附近也有民宿,房间干净整洁,价格在 200 元左右,还能近距离感受乡村清晨的鸟语花香。要是追求更舒适的住宿条件,揭西县城有不少星级酒店可供选择,价位 300 - 800 元,设施齐全,交通便利,方便前往各个景点游玩。游玩揭西古村落,就是一场与历史、与自然、与美食的美好邂逅。收拾行囊,即刻出发,来揭西开启一场难忘的古韵之旅吧!
揭西的古村落,就像是一部部活着的史书,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,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。无论是钱坑寨的木雕传奇、棉湖古镇的商贸繁华,还是新宫林村的建筑融合、旧住村的直白风情,亦或是嶂上村的山水诗意,都让人陶醉其中,流连忘返。在这里,你可以暂时忘却外界的纷扰,沉浸在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美好里,感受那份宁静与醇厚。
这些古村落正等待着更多的旅人去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,倾听它们的故事。收拾行囊,踏上这片充满古韵的土地吧,相信揭西古村落一定会给你留下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,让你在探寻古韵的旅途中,收获满满的惊喜与感动。期待在揭西与你相遇,一同开启这场穿越时光的古韵探索之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