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链接
Copyright © 揭阳市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469号
2024-12-29
中秋佳节,潮汕地区阖家团圆,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个角落。此时,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东寮村的 650 多亩芋田,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 “丰收故事”。
芋农们穿梭其中,忙碌的身影与秋日的暖阳相映成趣。他们手持锄头,小心翼翼地刨开泥土,一颗颗饱满圆润的芋头便破土而出,仿佛沉睡许久后被唤醒的 “珍宝”。农户许胜龙熟练地砍去枝叶、剥掉芋膜、清理泥土,再将芋头分类装入篮中,动作一气呵成,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,他笑着说:“东寮出产的芋头个大味香、肉质松,吃起来口感非常好。每年中秋节前后上市时都供不应求。今年雨水比较多,加上高温,收成很好。”
这些刚出土的新鲜东寮芋,还带着泥土的芬芳,就被迅速送往各地。在潮汕人的中秋餐桌上,东寮芋是当仁不让的 “主角” 之一,或清蒸,或做成反沙芋,那浓郁的芋香,是团圆时刻最温暖的慰藉。不仅如此,它还是走亲访友的特色手信,承载着浓浓的情谊。田地里的芋头往往还未采挖就早已被预订,每斤售价在 12 元至 15 元不等,即便如此,也阻挡不了人们对它的喜爱,呈现出 “一芋难求” 的热销景象。
东寮村种植芋头的历史,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,可追溯至 300 多年前。岁月流转,东寮芋的美名却从未黯淡。民国 24 年(1935)雪影先生所著的《潮梅现象・揭阳物产》中,就有关于东寮芋的记载:“芋,揭阳产…… 著名产地为东寮乡,因其出产之芋,比别处所产者,大而适口,味香而松,故有东寮芋之声誉。东寮芋每株之收量,可达十二三斤,其芋头之大者每株六七斤。” 这段文字,仿佛将我们带回那个久远的年代,见证东寮芋的辉煌。从祖辈到父辈,再到如今的年轻一代,种植技术与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代代相传。每一个东寮人,都以守护这份独特的味觉遗产为己任,使得东寮芋历经风雨,依然在时光的长河中熠熠生辉,成为揭阳乃至潮汕地区一张响当当的美食名片。
东寮村,这片孕育出东寮芋的神奇土地,地处小北山支脉谷地,地理位置得天独厚。这里气候温和,四季分明,年平均气温约 21.5℃,无霜期长达 300 多天,充足的光照与适宜的温度,为芋头生长提供了理想的条件。温润的东南季风携带着充沛水汽,年均降水量 1700 毫米左右,山间清泉潺潺流淌,汇聚成优质的灌溉水源,滋养着芋田。土壤更是东寮芋品质出众的关键所在,肥沃的沙质壤土,透气性极佳,富含腐殖质、磷、钾等多种矿物质,让芋头根系得以自由舒展,尽情汲取养分。
东寮人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,积累了一套独特且精细的种植技术。每年立冬到冬至期间,是种芋的最佳时节,尤以小雪至大雪为最。农户们精选槟榔芋子芋作为种芋,这些种芋有着严格标准:芋身短而粗,顶芽健全,无病、虫、伤害斑,重量在 0.10kg - 0.15kg。种芋前,土地要经过精心整理,施足基肥,草木灰、土杂肥、豆饼、过磷酸钙等均匀混合,为芋头生长打下坚实基础。种植时,种芋芽向上放入穴中,回填松土压实,种芽至沙面 3cm,至畦面 6cm,再盖上一层薄稻草,淋水保湿。田间管理更是丝毫马虎不得,3 月以前少灌水,4 月后水量渐增,5 - 7 月芋沟保持 5cm - 10cm 水层并适当换水,8 月起保持芋园湿润;施肥依生长阶段而定,3 - 4 月每 667㎡施复合肥 10kg 左右,每 15 天一次,5 - 6 月每 667㎡施复合肥 20kg - 25kg,每 5 - 7 天一次,6 月加施硫酸钾 10kg - 15kg,每 15 天一次,连施二次。在病虫害防治上,以农业防治为基础,结合生物防治,合理使用农药,守护芋头的健康生长。每一个环节,每一道工序,都饱含着东寮人对土地的敬畏、对传统的尊重,以及对丰收的期盼。
东寮芋,仿若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,其外形独具特色,呈优雅的橄榄型。与市面上常见的芋头相比,它就像是一位 “巨人”,个头硕大,饱满圆润,表皮略带粗糙,却散发着质朴的气息,仿佛在诉说着土地的故事。每一颗东寮芋都有着匀称的身形,那些或深或浅的纹理,如同岁月的痕迹,记录着它生长的点滴。当你将它捧在手中,那份沉甸甸的质感,便是大自然给予的馈赠,让人一眼便能识别出它的与众不同。
美食家蔡澜曾言:“吃东寮芋,方知芋头之妙。” 东寮芋的口感,堪称一绝。蒸熟后的东寮芋,肉质细密,如丝般嫩滑,轻轻一咬,那粉糯之感瞬间在舌尖散开,仿佛一场华丽的味觉盛宴。它既有着粉质芋头的绵密,又不失水润芋头的嫩滑,入口即化,每一口都让人陶醉其中。其香味浓郁悠长,无需过多调料修饰,那股天然的芋香便扑鼻而来,萦绕在唇齿之间,久久不散,恰似一首悠扬的田园牧歌,令人回味无穷。无论是简单清蒸,还是制成各种佳肴,东寮芋都能以其绝佳口感征服食客的味蕾。
在中医的养生智慧里,芋头有着 “补虚乏,益气力” 的美誉,而东寮芋更是其中的佼佼者。它富含蛋白质、钙、磷、铁、钾、镁、钠、胡萝卜素、烟酸、维生素 C、B 族维生素、皂角甙等多种营养成分,是一座名副其实的 “营养宝库”。其中,丰富的黏液蛋白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免疫球蛋白,可有效提高机体的抵抗力,为健康筑起一道坚固防线;其所含的矿物质,氟的含量较高,具有洁齿防龋、保护牙齿的作用,让您绽放自信笑容。从中医理论来讲,东寮芋性甘、辛、平,入肠、胃经,有调中益气、解毒消肿、宽肠止渴等功效,是滋养身体的佳品。在干燥的秋日,来一份东寮芋,既能享受美味,又能调养身体,可谓一举两得。
在潮汕美食的殿堂里,东寮芋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,以其多样的烹饪方式,演绎出无数令人垂涎的美味。炆、炖、煎、炸、灼、烧、蒸、炒、扣、清、淋…… 每一种技法,都能让东寮芋焕发出别样光彩。
清蒸,是对东寮芋原汁原味的极致呈现。将芋头洗净切块,放入蒸笼,只需少许清水,在蒸汽的温柔包裹下,芋头的天然香气被充分激发,出锅后,蘸上些许白糖,入口软糯,芋香四溢,那纯粹的滋味,仿佛是大自然最深情的馈赠。
反沙芋,则是一场甜蜜与酥脆的浪漫邂逅。东寮芋切成均匀长条,裹粉下锅油炸,待其金黄酥脆捞出。此时,白糖在锅中化为浓稠糖浆,炸好的芋条迅速入锅,锅铲快速翻铲,风扇助力冷却,眨眼间,糖浆化作洁白糖霜,均匀包裹芋条,宛如冬日初雪。一口咬下,砂糖甜蜜与芋香浓郁完美交融,外酥里嫩,口感层次分明,是潮汕人节庆餐桌上的必备甜品,承载着团圆的喜悦与甜蜜的祝福。
芋泥,堪称细腻柔滑的典范。煮熟的东寮芋被精心压碎,猪油下锅烧热,芋蓉与白糖缓缓入锅,文火慢熬,炒勺不停翻搅,直至芋、油、糖水乳交融,变得黏稠光亮,撒上白芝麻,香气扑鼻。轻尝一口,软滑细腻在舌尖蔓延,甜而不腻,清香萦绕,尽显潮州菜的精致与韵味,常现身于高档宴席,是潮汕美食文化的优雅名片。
还有那经典的芋头扣肉,将芋头去皮切块炸熟,猪肉煮烂炸至大红色后切成小方块,与芋头相间排入大碗,佐以八角末、南乳、盐、糖等调料拌匀,蒸至软烂,倒扣盘中,围上汆熟青菜,浇上芡汁。成菜后,肉质软烂不糜,肉香中透着芋香,芋香里蕴含肉味,二者相辅相成,是老少皆宜的佳肴,饱含着潮汕人对美食融合的独特智慧。
无论是家常餐桌,还是盛宴佳肴,东寮芋都以百变之姿,满足着潮汕人挑剔的味蕾,成为潮汕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食材,续写着美食传奇。
为突破产业发展瓶颈,近年来,东寮村借力 “百千万工程”,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,与揭阳职业技术学院、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高校及科研机构携手,建立芋头栽培试验基地,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科技动力。
专家学者们深入田间地头,针对土壤改良、芋苗处理、病虫防治等关键问题展开科研攻关。在土壤改良方面,通过精准检测土壤肥力、酸碱度等指标,量身定制改良方案,添加有机肥、生物菌肥等,让土壤重新焕发生机;病虫防治上,采用绿色防控技术,以物理防治、生物防治为主,减少化学农药使用,保障芋头品质安全。经过不懈努力,试验基地一期已顺利完成,芋头软腐病等难题得到有效遏制,产量与品质显著提升,为大规模种植推广奠定坚实基础。如今,二期工程也已启动,东寮芋产业在科技赋能下正大步迈向新征程,芋农们满怀信心,期待着更加丰硕的收获。
酒香也怕巷子深,东寮村深谙品牌建设与营销之道。近年来,村里精心举办 “芋头文化节”“芋头争霸赛” 等系列活动,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。活动现场,趣味横生的挖芋头比赛、精彩绝伦的芋头烹饪展示,让游客们全方位感受东寮芋的独特魅力,媒体的广泛报道更是让东寮芋声名远扬,成功 “出圈”。
在销售渠道拓展上,东寮村紧跟时代步伐,积极与电商平台合作,开启线上销售新模式,让东寮芋跨越千山万水,走进千家万户。同时,大力发展订单农业,与各大超市、农贸市场、餐饮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,确保芋头销路畅通无阻。如今,东寮芋不仅畅销潮汕地区,还远销珠三角、港澳等地,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,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,助力村民增收致富,迈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。
东寮芋,这颗潮汕大地上的璀璨明珠,承载着历史的厚重、自然的馈赠、美食的魅力与乡村振兴的希望。它以独特的口感、丰富的营养、多样的烹饪方式,征服了无数食客的味蕾,成为潮汕饮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世代相传的种植技艺,东寮芋在岁月长河中散发着耀眼光芒,续写着三百年的传奇。
如今,在 “百千万工程” 的东风吹拂下,东寮芋产业蓬勃发展。科技赋能破解难题,品牌打造拓展市场,产销两旺助力增收,不仅让东寮村旧貌换新颜,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。从田间到餐桌,从乡村到城市,东寮芋正一步步迈向更广阔的舞台。
让我们一同品味东寮芋的独特魅力,关注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。相信在未来,东寮芋将继续书写辉煌,为人们带来更多美味与惊喜,助力揭阳乡村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。不妨在这个中秋,或是往后的日子里,寻一份东寮芋,品一口潮汕味,感受那份浓浓的乡情与幸福。